當地時間10月10日下午,中德經濟技術論壇上,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一精巧的魯班鎖送給默克爾。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
  中新網10月14日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磋商,雙方認為,中德創新伙伴關係具有全面性和可持續性,涵蓋各個合作領域,創新伙伴關係發揮重要作用。對此,《澳門日報》在14日的社論中指出,中德創新合作將為兩國全方位戰略伙伴關係註入新內涵,可為兩國企業創造巨大商機,助力經濟騰飛。
  文章摘編如下:
  李克強總理與默克爾共同主持兩國政府磋商,會上達成備受矚目的《中德中長期合作行動綱要》。“綱要”全面系統地規划了中德兩國未來5至10年的合作,涉及政治、經貿、金融、人文、科教等各個領域,其中最大亮點是共同打造“創新伙伴關係”,使創新合作成為發掘兩國各領域合作潛力的“金鑰匙”。該“綱要”開啟了“中國製造”與“德國創新”的合作新篇章,給兩國合作和各自發展註入新動力。
  在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上,李克強還專門把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師生共同創作的一個“魯班鎖”送給默克爾,寓意“德國技術”與“中國製造”的合作成果。德國成為中國首個全面創新合作的國家,意義深遠。
  創新合作成兩國發展新動力
  首先,中德創新合作將為兩國全方位戰略伙伴關係註入新內涵,成為推進兩國關係發展的新動力。當前,中德關係正處於歷史的最好時期,兩國在今年3月確定建立全方位戰略伙伴關係以來,雙邊關係的戰略性和長遠性不斷增強,中德合作共贏關係在高水平上繼續發展前景廣闊。
  正如李克強所言,中德合作只有升級版,沒有終極版。加強創新合作,將為兩國經濟發展和繁榮創造更好條件,通過互學互鑒,用智慧拆解難題,開啟未來,展現了兩國從戰略高度出發,共謀長遠共同發展的心愿。
  創新合作帶來巨大商機
  其次,中德創新合作可為兩國企業創造巨大商機。德國在創新領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,並正致力於推進“工業4.0”戰略,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。中國積極打造創新型國家,中國“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”戰略與德國“工業4.0”戰略有很多契合點。兩國在交通、電動汽車、能源、環保和食品安全、醫療等領域創新合作前景廣泛,商機處處。
  德國企業界憑藉先進科技率先進入中國方興未艾的環保技術、醫療技術等市場,獲得巨大商機;中國企業則可從創新合作中學習和借鑒德國的先進技術,增強其國際競爭力更強,使“中國製造”走向更大輝煌。
  創新合作助力兩國經濟騰飛
  再者,中德創新合作可為兩國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。中國擁有廣闊市場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,德國擁有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,中德發展階段不同,經濟互補互利遠大於競爭。近年,中德貿易迅猛發展,即使是世界經濟艱難複蘇,兩國貿易仍強勢上行。
  中德貿易占中歐貿易額的三成,相當於中國同英國、法國和意大利三國的貿易總和。中國企業對德投資繼續保持三成以上的快速增長,兩國創新合作,可使兩國經濟發展再上一層樓。
 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源泉。中德創新合作,不僅涵蓋經濟技術,更包括體制機制創新、管理創新、理念創新。對於中國而言,中德合作創新還可打破一些西方大國的技術封鎖,加速從“製造大國”向“創新大國”轉變,有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。  (原標題:澳門日報:中德創新合作具有三大重要意義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x99xxhif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